新闻资讯
喃喃的细雨?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
五月,诗意的季节,五月的雨,有曾经的记忆,有不舍的爱恋。有风花雪月的缠绵,也有繁华凋零模糊了视线,微笑与泪水,快乐与辛酸,丰盈了那时的心弦。这个季节,倚着文字,让心绪停留,让情怀不再散乱,依着雨后的阳光,让心境不由自主的感动着这程柔软。——致最深爱的人时光漫过水岸,岁月洗涤了流年,浓浓的思念纷飞在有你的季节里,依稀可见那年的身影,温柔、轻盈、嫣然。一缕情浓,一抹爱恋,丰盈在字里行间,让无语的思念在心海深处浅醉深爱,让无悔的眷恋在花香满盈间盛放百年。执手相依,用一枚风花雪月的浪漫,醉美成暖暖诗意般的缠绵……风,吹起了发丝,吹干了泪水,吹皱了相思,吹乱了心海,吹散了那年那月那场温暖了心灵的遇见。纵然,转身之后,相隔两岸。相信,我依然可以循着点点散落的墨香,追忆着那一季飘飞在风里最熟悉的温度,在微风细雨中感受着似水柔情。我们说好了,一起感受紫萱飘雨的浪漫,一起牵手走过似水流年,将一份相爱相惜的缘份写成光阴中最美的眷恋。如今,紫萱花开,人海中却再也无法找寻到你的背影,那些曾经的诺言早已在时光中慢慢风干,凋零成一地的残片,无法拼凑成最初的圆满。我们说好了,和爱一起老,永远不分开。话语的尾音还在夜空中回荡的时候,我们已相隔两岸。你无情的转身,说散就散,如同梦幻一般,在乎你的一切,换来的却是悲伤。我一直在深爱,得到的却是分开。谁讽刺了我的执着?谁苍白了我的真爱?细数月下落叶,细听窗外雨滴,怎么也数不清,往日里深深浅浅的痕迹。二载的时光,不远也不长,那些记忆里残存的温柔,终会抵不过时间的漫长。或许,在多的努力,我们在也回不到过去,在也听不到爱的低语。雨缠绵,梦依依,区别的,只是心而已。那些暖暖的心语,还柔柔的萦绕在耳畔,那个熟悉的身影早已渐行渐远,淡出了彼此的视线。习惯了,在一个个不眠的夜里,将凌乱的心绪和忧伤寄予文字,交给音乐,或许,能将心情释怀。然而,还是会在某段似曾相识的文字中,某句触动心灵的音乐里泪红了双眼。相伴相依的日子,一切都是如此美好,风是轻的,雨是暖的,花开是美,花落是醉。岁月依旧静美,时光依然无恙。只是我们在也回不去从前的时光,在也看不见你轻盈的身影,在也感受不到你温柔的拥抱,在也没有了风花雪月的缠绵。隔窗听雨,多了一抹想念,细细的雨滴,融入了微风细雨般的思念,缓缓的,流淌在午夜阑珊。轻轻的,走进你的梦里,点一盏红烛,紫蝶绕帷帘,枕着玫瑰的娇艳,弥漫醉人的缠绵。雨落眉弯,沉静了思念的夜晚,微雨绵绵,落英片片,抚摸那久违的浪漫……只有香烟和记忆的夜晚,任凭心绪流连于寂寞的雨季,淋那些暖到心底的对白。我曾经在岁月里种下希望,如今,却收获了悲伤。纵使,生命中再没有你的,那些相依相伴的温暖,那份相知相惜的真情,也足以明媚曾经的爱恋。你若安好,便是我的心愿。文字:聆听心语QQ1178127788 赞(0) 分享到:
尼安德特人距今最近的化石形成于多少年前?尼安德特人化石在哪年被发现
导读:尼安德特人是欧洲人祖先的近亲,他们统治着整个欧洲,大约在3万年前神秘消失,而这种神秘消失也困扰了科学家长达几个世纪之久。那么,尼安德特人究竟是如何消失的?
网络配图
尼安德特人(Homo neanderthalensis),简称尼人,也被译为尼安德塔人,常作为人类进化史中间阶段的代表性居群的通称。因其化石发现于德国尼安德特山洞而得名。
尼安德特人身高1。5~1。6米。颅骨容量为1200~1750 cm?。现代人的则为1~1600cm?。身体的特征为,额头平扁(就是说眉弓到发际线的距离比现代人短得多)。下颌角圆滑,下巴并不像现代人那样前突。骨骼强健,有着耐寒的体格,具体就是肱骨与尺挠骨的比例,以及股骨与胫骨腓骨的比例比现代人大,这是典型的适应寒冷气候的解剖特征。他们生活在欧洲,肤色应该是浅色的。
15万年以前,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洲茂盛的河谷里。但是,4万年以前,现代人类从发源地东非开始由东向西迁徙,横扫了欧洲大陆。考古学家发现,在现代人类占据了欧洲以后,尼安德特人开始全面撤退,进入南欧的“避难所”,例如西班牙和葡萄牙,然后在那里走向灭绝。
不过,2011年5月13日的《科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显示,一些晚期的尼安德特人并没有退入南欧,而是在阴冷黑暗的北极圈里走过了最后一段岁月。在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中的贝佐瓦亚地区(Byzovaya),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处32000年以前的遗迹。这里的纬度和冰岛差不多,非常靠近北极圈。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石器,这些石器和欧洲的尼安德特人使用的石器非常相似。
研究人员在俄罗斯的乌拉尔山中发现了一个距今约3万3000年之久的古人类工具包,但该工具包与更早期的由更为原始的人类文化所使用的技术相似。
该工具包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在北方最后的避难处之一中的一个遗迹;它们在大约7万5000年至5万年之间被较为现代的人类所取代。由于该遗址没有人类的化石,因此人们不可能确认制造这些工具的是尼安德特人。但研究人员说,这些工具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技术相似,那时正是旧石器晚期文化开始在该地区安顿下来的时候。
网络配图
研究人员说,这些工具与那些在更早的与尼安德特人有关的欧洲遗址中发现的工具有着直接的对等性。在贝佐瓦亚(这是位于极地乌拉尔西侧丘陵地带的一个考古遗址),研究人员发现了总数为313件的人类史前古器物以及猛犸象和其它动物的遗骸。人类的史前古器物包括薄片、石核以及工具,它们都有着旧石器中期手工制品的特征。
在贝佐瓦亚遗址没有发现石刀或小石刀技术。这些技术属于旧石器晚期文化。如果这些工具真的是由尼安德特人所制,那么这一发现意味着这两个人种比研究人员所认为的要共存了更长的一段时间。另一方面,如果这些工具由现代人所打造,那么这一发现意味着较新种群的智人于现代旧石器晚期社会在全世界扩张之后很久还保留了较老的传统性的旧石器中期文化。
据报道,德国研究小组近日宣布,2008年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出土的尼安德特人女性,其父母为近亲关系,该成果19日发表在英国《自然》科学杂志电子版。
研究小组指出,尼安德特人的数量并不多,所以父母是近亲也不足为奇。2008年,考古学家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发现了洞穴中发掘出了一块长为2。6厘米、尼安德特人的脚趾骨化石。德国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小组对这块脚趾骨化石进行基因检测,并详细分析了其染色体组的情况。
检测后,研究小组推断:染色体组的遗传性如此相似,父母一定是近亲。父母很可能是同母异父、叔侄关系。另外,现代人的染色体组大概有2%来自于尼安德特人的染色体排列顺序。
网络配图
许多人类学家都认为,尼安德特人的消失是现代人祖先所导致的,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C。 Michael Barton教授则认为:尼安德特人实际上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晚更新世时期因文化和气候的压力导致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祖先聚集到一起,尼安德特人基因也被融合到了现代人类基因库中。
研究人员通过考古资料追踪了在过去12万年时间里欧亚大陆西部古人类文化和社会形态学的变化。在末次冰期里,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祖先的土地利用模式都发生的转变,他们之间已经开始了相互交流和交配。在此期间他们不仅在基因上进行了交流,文化上也相互受到影响,并且因为尼安德特人的活动区域仅限在欧亚大陆的西部,作为种群数量较少的一支而惨遭灭绝。然而,部分杂交群体所携带的尼安德特人基因并未消失并得以保存下来。
最近可以研人员发现,古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研究显示,我们现代人类的基因有1~4%是来源于尼安德特人的,特别是欧洲人后裔尤为显着。尽管尼安德特人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种已经消失,但他们仍“存活”于我们的基因中。